2022年,华融消费金融牌照易手给宁波银行带来了广泛关注。2023年是宁银消金转换“新东家”后的首个完整财年,当前的经营与资产质量情况如何?
4月9日晚,宁波银行公布了其子公司浙江宁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即“宁银消金”)的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末,宁银消金的总资产达到456.71亿元,同比增长了460.72%。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23年6月末,宁银消金的总资产仅约为184.48亿元,即宁银消金的总资产在2023年下半年这6个月的时间里,增长了约272.23亿元。
宁银消金的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了486.11%。
总资产规模扩张、半年时间增长超过270亿元,对一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而言意味着什么?
以2023年末数据为例,建设银行旗下的建信消金是3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开业时间最近的一家,其总资产规模为73.08亿元;而连续三年净利润翻番的小米集团旗下的小米消金,在2023年全年总资产也低于270亿元,具体为164.16亿元。
其他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宁银消金的贷款余额为421亿元,同比增长了486.11%;报告期内,宁银消金实现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了676.92%。
截至2023年末,宁银消金员工人数为1216人,较2022年股份受让之初(即截至2022年6月末)增加了1057人。
当前,宁银消金的母行宁波银行正在打造多元化的利润中心。
子公司方面,2023年报显示,永赢基金、永赢金租、宁银理财及宁银消金,成为宁波银行的四大利润中心。其中,从资产规模和员工人数来看,宁银消金仅次于永赢金租,位列第二位。
宁银消金扩表态势与母行个贷规模增长趋势基本吻合。
总体而言,宁银消金资产规模所表现出的扩张态势与母行宁波银行个贷规模增长趋势基本吻合。
从财报数据上看,2019年与2020年,宁波银行的个人贷款总额同比增速高达31.10%和45.61%,表现突出;2021年有所回落,个人贷款总额增速为27.32%;2022年增速则降至17.44%;2023年,个人贷款总额增速上升至29.64%。其中,个人消费贷款占比最高,即占宁波银行贷款和垫款总额比例达到25.62%。
而宁银消金的主营业务即为发放个人消费贷款,但不同于母行体系的贷款发放会受到地域限制,宁银消金的展业更具优势。
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宁银消金打造了自营产品“惠您贷”,满足新市民群体的消费金融需求;特别是通过深化金融科技应用,不断提升系统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助力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宁波银行个贷不良率已自2021年的1.24%上升至2023年的1.50%,持续三年增长,并均高于同期宁波银行整体不良率。
宁银消金将引入新股东。
谈及宁波银行在全国范围内主营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牌照,我们需要回顾两年多前的情况。
2021年12月24日,宁波银行董事会通过了《关于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对外股权投资的议案》,同意公司以10.91亿元受让华融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即“华融消金”)70%的股权。半年多后的2022年7月25日,宁波银行又从安徽新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处受让华融消金6000万股股份,宁波银行持股比例随后增至76.67%。
2022年8月,华融消金更名为安徽宁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1月19日,随着公司在宁波新址开业,安徽宁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浙江宁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因此,2023年也成为宁银消金第一个完整的业绩财年。
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
宁银消金的注册资本已达到约29.11亿元,宁波银行持股比例为92.79%。但这些数据有望再次出现变化,因为宁银消金也将引入新股东。
宁波银行在2024年4月9日晚间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提升浙江宁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即宁银消金)的市场竞争力,满足其业务发展资金需求,宁波银行与宁波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即宁波金控)拟对宁银消金共同增资。其中,宁波银行拟出资12.26亿元。
此次增资完成后,预计宁银消金的注册资本将增至45亿元,宁波银行对宁银消金的持股比例将调整至75.33%,而新引入的宁波金控将持有宁银消金20%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