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是一个环境优美的海滨城市,其美景让人流连忘返:筼筜湖上的白鹭翩跹,鼓浪屿上的绿树红瓦,五缘湾的海天一色……
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情有独钟,对这里的自然风光格外珍视。在他担任厦门市领导并后来在省级和中央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对厦门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取得了显著成效。
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实践地,厦门的人民秉持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不懈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他们以高水平的海洋生态修复推动高质量发展,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确立长远目标:坚持不懈的生态规划
厦门荣获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家森林城市等美誉,但这一切并非来之易得。
1985年,习近平同志来到厦门,见证了这个沿海城市的发展历程。当时,厦门虽然位于海滨,但城市面貌较为陈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习近平同志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厦门的每一寸土地对我都很珍贵。”
习近平同志提出,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于是,针对筼筜湖等环境问题,他着手制定了一系列治理方案。
筼筜湖,曾是厦门的一大景观,但多年来受到污染严重影响。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了综合治理方案,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治理工作。
截污处理、搞活水体、清淤筑岸……一系列措施相继实施,筼筜湖得到了有效治理。如今,筼筜湖水清岸绿,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厦门坚持不懈地推进生态建设,从筼筜湖的治理到各个湾区的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厦门生态建设的座右铭。
路径清晰,在发展中保护
习近平同志强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生态保护。厦门在他的领导下,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习近平同志的关怀下,莲花镇军营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通过绿化造林、限制砍伐等措施,山区生态得到有效保护,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厦门的发展道路是一条生态与经济相辅相成的道路。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厦门不仅取得了经济上的成就,也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自然资源。
展望未来,厦门将继续秉承习近平同志的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努力打造更加美丽宜居的城市。
坚持生态优先,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厦门,这座城市宛如一座海上花园,海湾与城市交相辉映。
作为一座典型的海湾型城市,厦门市陆地面积169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仅333平方公里。其中,厦门岛的158平方公里承载着近一半的人口。长期以来,人口密集的城市使得厦门海洋资源环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航运、养殖、旅游等用海活动的矛盾突出。
2002年,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将厦门城市规划由海岛型向海湾型转变的思路。
为落实这一重要指示,厦门市自2002年以来相继开展了海沧湾、五缘湾、杏林湾、同安湾、马銮湾等5个湾区的综合整治与开发工程,致力于打造环绕厦门的“美丽蓝湾”。
在全市海域,25.8万亩(约172平方公里)的养殖区陆续退出,推动着传统渔业生产向转型升级,为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多空间,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6年来,厦门一直坚持着系统治理的理念,努力营造优美的海湾人居环境。根据全市海域“湾中有湾”的特点,厦门率先在国内沿海地区提出了湾区综合整治理念,累计投入1056亿元用于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建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海湾型城市。
每到周末,位于厦门西海域西北端的马銮湾生态三岛公园和南岸带状公园都会迎来众多的游客。他们有的在草地上野餐,有的放飞风筝。偶尔,湾区的鱼儿跃出水面,荡起粼粼水花,吸引着摄影爱好者的快门声。
在马銮湾湾区,类似的“口袋公园”并不少见,总绿地面积超过4平方公里。马銮湾的岸线形成了“万株凤凰木、千米花廊、百景共赏、十里花道”的壮丽风景线,逐步形成了兼具生态和景观的城市自然系统。
很难想象,曾经这片湾区的美景曾经“鱼塘密布、泡沫翻天”。马銮湾新城片区指挥部常驻副总指挥蔡德进说:“20多年来,我们通过退垦还海、流域治理、生态补水等方式,完成了马銮湾的生态修复工程。”如今,马銮湾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50%,已经成为厦门市民和游客新的“网红打卡点”。
“因海而生、凭海而兴、与海共荣”。36年来,厦门一直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努力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全域保护治理大格局。
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表示:“红树林保护,我在厦门工作的时候就亲自抓。党的十八大后,我有过几次指示。这是国宝啊,一定要保护好。”
红树林,素有“海上森林”“海洋卫士”之称,具有极高的生态服务价值。如今,漫步厦门环东海域的下潭尾红树林公园,一片片红树林枝叶繁茂,如同一块块镶嵌在海面上的翡翠。然而,这片近85公顷的人工红树林,是在消失20多年后才得以重现这片海域。
回忆起20多年前的下潭尾,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教授杨盛昌感慨说:“那时候,人来了都会被海水的臭味熏走。”由于盲目围海、无序养殖,这片海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当地原生的红树林一度消失殆尽。
2005年,在厦门市政府的委托下,厦门大学红树林科研团队开始在下潭尾种植试验林。经过10多年的持续努力,终于让这里的红树林种群逐步恢复,生态系统得以重建。
“我们选择下潭尾是因为这里水流较为稳定,水质适宜。”杨盛昌说,通过科学种植和生态修复,下潭尾红树林的生长状况日益良好,不仅有力改善了周边海域的生态环境,也成为市民和游客学习、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厦门大学生态学院教授邹剑光表示,红树林不仅能够净化海水,还能稳固海岸线,提供鱼类、贝类等生物的栖息地,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呼吁,要进一步加大对红树林的保护力度,促进沿海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厦门以生态优先理念,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