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中华遗嘱库发布了2023年度的《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根据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华遗嘱库的遗嘱咨询数量已达到了478850人次,而遗嘱登记保管的数量则达到了311868份,这显示出百姓对于订立遗嘱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
白皮书还指出,与过去相比,订立遗嘱的人群平均年龄有所下降。根据白皮书所公布的数据,遗嘱人平均年龄已经从2018年的77.43岁下降至2023年的67.82岁,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同时,中青年群体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具体来说,从2017年至2023年,中华遗嘱库中青年群体的咨询量和保管数量均呈现出显著增长。例如,2017年咨询量为931人,而到了2023年已达到了17101人,上涨了17.3倍。同样,2017年保管数量为279人,而到了2023年已达到了7124人,增长了24.5倍。
此外,白皮书还提到,“80后”、“90后”以及“00后”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特别是“00后”,2023年共有167名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相较于2020年,增长率达到了24.62%。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家庭财富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积累。在这种背景下,遗嘱作为财产分配的重要工具备受关注。白皮书数据显示,立遗嘱人的户均资产量近年来呈现出明显增长的态势,已从2021年的626.5万元上涨至2023年的744.1万元,涨幅高达18.8%。
此外,遗嘱中的财产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6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的主要财产类型包括不动产、银行存款、公司股权等,而中青年群体的主要财产类型则包括不动产、银行存款、公司股权等。
另外,白皮书还指出,未婚、不婚人群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遗嘱的数量逐年增加。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有2077名未婚、不婚人群在中华遗嘱库登记并保管遗嘱,其中女性占比高达69.86%。
最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虚拟财产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白皮书数据显示,从2017年至2023年,中华遗嘱库共收到488份涉及虚拟财产的遗嘱,其中以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数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