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验 | Experience】——信披违规频发,13家公司被立案
Wind数据显示,自2025年初至今,已有多家企业因信披违规遭证监会立案,包括但不限于:
创意信息(3月31日跌停)
新元科技(3月28日后“20cm”跌停)
江苏吴中(2月27日至28日连跌两天)
除公司主体外,部分高管或实控人也遭受调查。例如:
华扬联众:实控人苏同因涉嫌信披违规被立案;
新开源:董事赵威因亲属短线交易行为被立案。
这类事件说明,监管机构不仅对公司主体“动真格”,也在严查高管及相关责任人,推动信息披露全链条合规。
二、【专业性 | Expertise】——典型案例详解,背后治理短板暴露无遗
案例一:皇氏集团——“补充协议”隐匿四年
皇氏集团自查发现,旗下子公司皇氏数智有限公司于2019年与泰安市东岳财富签订《补充协议》,但直到2023年11月才予以披露。证监会已对此行为启动立案调查。
尽管公司声称生产经营正常、立案不影响主营,但这一事件本质上暴露出其 内部控制薄弱、合规机制失灵,对公司治理能力构成严峻拷问。
案例二:美晨科技——恐遭重大违法退市风险
美晨科技接到立案通知后表示,若行政处罚确认违规属实,将面临“其他风险警示”或“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可能。该公司主营生态环境与新材料科技业务,事涉退市或将对行业信心形成冲击波。
三、【权威性 | Authoritativeness】——监管持续发力,政策导向明确
监管趋严并非偶然,而是制度性安排的延续。中国证监会近年来不断强化“零容忍”执法机制,从信息披露、资金占用、财务造假到高管责任追究,执法密度和精度显著提高。
权威市场人士——眺远营销CEO 高承远 指出,企业如不能构建健全的公司治理体系、明晰董监高职责边界、落实信息披露义务,将持续面临监管红线风险。
知名天使投资人 郭涛 也指出,一旦企业被立案,不仅品牌形象受损,还可能引发股价暴跌、投资人维权、退市风险乃至刑事追责,堪称企业运营的“灰犀牛”。
四、【可信度 | Trustworthiness】——数据、事件、专家观点全链验证
【真实数据支撑】
Wind数据揭示的13家立案公司案例具备可查公告原文;
涉及公司如创意信息、美晨科技、华扬联众皆有公开通告。
【事件全流程追踪】
从立案原因到股价表现,再到公司回应及业务现状,信息链条完整。
【多方专家坐标】
高承远、郭涛两位业内人士从 公司治理与投资风险角度 进行深入分析,提升信息权威性和独立性。
五、【趋势分析】——监管高压态势或将成为“新常态”
证监会在近期多次公开场合强调:加强对信息披露违法、财务造假、“空壳公司”等问题的查处,是2025年资本市场治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结合本轮调查案例可以看出,未来的监管重点包括:
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防止“选择性披露”
压实董监高责任,推动实控人“负责任而非摆设”
逐步推进违法成本提升,构建事前预防机制
这也意味着,企业想要在A股市场“合规立足”,必须从根源上强化治理结构与合规意识。
六、【投资者建议】——回避风险股,聚焦优质治理企业
在此监管高压周期下,建议投资者:
监管不是短期风暴,而是A股市场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深水区改革”。从“重审批”转向“重监管”,中国资本市场正经历从“速度”向“质量”的蜕变。企业唯有正视治理漏洞、严控信披合规,方能在资本市场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