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险 vs 风险资产
违约瞬间爆发系统性恐慌,所有风险资产(股、债、币)先大幅下挫;避险资产(黄金、瑞郎、日圆、比特币后段避险需求)反而领先大涨。
QE+降息的「短期救市」效应
美联储紧急扩表+降息,避免全球信用断裂,但同时制造「资金泛滥」→ 驱动 9 月以后的市场反弹。
美元信用 vs 汇率波动
美债违约先让美元急贬,但随着 QE 放水市场见底回补,美元在 9 月后止贬并小幅回升。
台币因为全球资金避险先短暂升值,之后随着热钱撤出和台湾央行干预,台币先回贬再盘整。
加密市场的节奏
加密和高风险资产通常「先跌后涨」,因为在恐慌最剧烈时被套现,待 QE+降息引发第二波避险需求(通膨预期、美元贬值)时再起飞。
整体思路
预避阶段(5月中–6月初):预先锁定流动性+避险仓位
恐慌阶段(6月违约当周):增持最安全的资产,防止被套
底部震荡(7–8月):底部分批补仓,开始小量试多
主升段牛市(9–12月):切换到风险资产,把握反弹
根据【Finbold】的数据,2025年共有约 9.2 万亿美元国债到期,其中70%(约 6.5 万亿)集中在6月;剩下的30%(约 2.7 万亿美元)则分布在下半年(7–12月)
2025年下半年(7–12月)到期债务大致分布
区间 | 到期规模(约) | 备注 |
---|---|---|
2025 Q3<br/>(7–9月) | ~1.38 万亿美元 | 占下半年到期债务的50% |
2025 Q4<br/>(10–12月) | ~1.38 万亿美元 | 同上 |
下半年合计 | ~2.76 万亿美元 | 剩余30%的到期债务 |
下半年对市场的潜在影响
7–9月(Q3):再融资压力依旧,若仍旧依赖短债或展期不成,可能再次引发利率上行、市场波动。
10–12月(Q4):如果前两波违约+QE未能彻底平息,第四季度将迎来最后一波到期高峰,市场或对美债定价和美元信心产生更大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