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2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发布了一季度金融统计和社会融资数据。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了9.46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了12.93万亿元,这两项指标均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但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减缓。此外,一季度住户存款增加了8.56万亿元,按全国14亿人口计算,人均多存了约6114元。
专家解读认为,从贷款及社融数据来看,一方面居民、企业部门对贷款及社融的需求仍不足,另一方面银行供给在央行引导下不再追求一季度“开门红”冲高。货币资金流向方面,央行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加快了货币、信贷等金融资源从房地产领域向科技等重点领域的流动。
住户存款余额突破了150万亿,而有银行中长期大额存单被抢光的现象也引起了市场关注。据央行公布的2024年3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3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为301.41万亿元,同比增长7.6%,而人民币存款余额则为295.51万亿元,同比增长7.9%。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了11.2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了8.56万亿元,占比超过了半数。据统计,截至3月末,人均存款达到了10.84万元,较前一期增加了约6114元。
住户存款持续增加表明居民存款意愿仍然较高。近期,招商银行暂停新发三年期、五年期大额存单的举措引发了市场关注,有分析认为,这与银行近年来净息差持续承压有关,因此,收紧长期大额存单产品成为较高概率事件。
在贷款方面,央行数据显示,2024年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0.32万亿元,同比增长8.7%,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44.59万亿元,同比增长9.2%。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2.9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了1.61万亿元。贷款结构方面,一季度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加了6.2万亿元,占据了绝大多数比例。专家分析指出,这反映了市场需求偏弱,但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形成了一定支撑和带动作用。
多家银行积极推动信贷模式转型,加大对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创产业的支持力度。例如,中国银行表示将服务重点从传统行业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转变,而建设银行则要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大对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创产业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