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3省份人口数据出炉

回复
goodreput01
帖子: 763
注册时间: 16 2月 2024 20:22

中国23省份人口数据出炉

帖子 goodreput01 »

随着各地的人口数据陆续发布,中国的人口格局逐渐显现。

截至3月28日,已有23个省份发布了2023年的常住人口数据,其中16个省份出现了下降,而其余7个则呈现增长趋势。作为人口第二大省的山东,2023年的常住人口减少了近40万,在已公布数据的省份中跌幅最为显著。

除了山东,近年来经济增速表现突出的重庆和四川,也出现了人口增长由正转负的情况,2023年的常住人口分别减少了21.91万和6万。

而在7个人口正增长的省份中,浙江、海南和江苏的人口增量继续扩大,贵州成为当前中西部唯一保持正增长的省份;而北京、上海和天津在2023年扭转了人口流失的趋势,常住人口增量由负转正。

在全国人口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各省份的人口趋势发生了何种变化?

浙江的人口增量依然居于全国首位。

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浙江省人口主要数据公报》,2023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6627万人,比2022年末增加了50万人,这一增量比2022年的37万人更大。

海南和江苏紧随其后。2023年末,海南省常住人口为1043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16万人,而江苏省的人口为8526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1万人,目前位居全国第二和第四。值得注意的是,海南的人口增量明显高于上一年,增加了约9万人。

人口增长分为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量是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之和。

以浙江为例,2023年全省出生人口为38.3万人,死亡人口为44.0万人,自然增长人口为-5.7万人,自然增长率为-0.86‰。因此,去年浙江的机械增长人口即跨省净流入人口为55.7万人。

这意味着,在全国人口增长明显放缓的背景下,省际间的人口流入对地方常住人口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是一个必然的规律,”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牛凤瑞告诉时代财经,无论是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还是高质量发展,人都是第一生产要素。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人口总是会自发地向经济增长快、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充满发展活力的地区迁移。

常住人口增量第二高的海南,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从经济增速来看,随着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稳步推进,近年来,海南的经济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客观上为其人口流入提供了基础。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海南省GDP增速达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二。而根据各省份公布的2024年GDP增速预期目标来看,海南也以8%左右的预期增速目标领跑全国。

作为GDP排名前列的经济大省,江浙两省虽然近两年的GDP增速不及海南省那样惊人,但2023年江苏仍保持了5.8%的增速,而浙江的增速更达到了6%,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此外,直接反映居民福祉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是吸引人口流入的重要因素之一。2023年,浙江省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6万元,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位居全国第三;而江苏则以5.26万元位居全国第四。

山东和重庆的人口负增长

与全国趋势一致,第二大人口省份山东在2022年出现了负增长,而在2023年进一步下滑。2023年末,山东全省常住人口为10122.97万人,比2022年减少了约40万人,成为当前已公布数据省份中下降幅度最大的省份。

同样在2023年,人口第一大城市重庆结束了持续18年的增长态势,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191.4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了21.91万人。

仅从经济增速来看,山东和重庆在2023年均有不错的增长。2023年,山东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万亿元,GDP同比增长6.0%,增速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年初

保5%的任务目标。而重庆的GDP则在2023年迈上了新台阶,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元,同比增长6.1%。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向时代财经分析,山东和重庆在2023年均实现了经济增长领域的自我超越。在产业结构上,虽然两省份均已开启产业转型升级,但目前仍有较大比例的传统制造业,相比以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东南沿海地区,在就业岗位和薪资待遇上稍逊一筹。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近些年无论是在城镇私营单位还是在非私营单位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都是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其次是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然而,这些高收入行业在山东和重庆暂未形成规模。由于产业结构相对传统,对外省劳动力的吸引力尚有待加强。

除了这一点,作为常住人口增量的主要来源,山东和重庆的自然增长人口也出现了负值。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当年,山东的自然增长率高达10.84‰,出生人口更是达到了177.06万人,约占全国的1/10。同年,重庆也出现了生育高峰,出生人口达到了38.3万人,比2015年增加了5.98万人,增幅为18.52%。在这一年里,山东和重庆的常住人口分别增加了107万人和4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增量来自自然增长人口。

然而自2016年之后,两地的生育高峰逐渐退去,自然增长率放缓。2020年,重庆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上一年的2.91‰骤降至-1.31‰,步入负增长时期。2021年,山东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2‰,而到了2022年,则降至-0.93‰。

最新数据显示,山东和重庆的自然增长率进一步下降。2023年,山东全省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2.18‰,而重庆则为-3.32‰。这两个数字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8‰)。

贵州成为中西部唯一正增长的省份

在重庆结束长达18年的常住人口增长之后,贵州成为当前中西部唯一保持正增长态势的省份。

贵州省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贵州常住人口情况》显示,2023年末贵州省常住人口为3865万人,比2022年末的3856万人增加了约9万人。

贵州人口的逆势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地较高的出生率。2023年,贵州的自然增长人口为11.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8‰。

同样在2023年,常住人口增量由负转正,但与天津不同,贵州主要依靠机械增长来扭转人口流失的趋势。在自然增长率为-2.57‰的情况下,2023年末天津全市常住人口总量为136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了1万人。

“天津的逆转具有特殊性,”曾刚解释道,一方面,自从北京开展非首都功能疏解以来,天津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快速成为承接非首都功能产业转移的主力。“另一方面,天津的区位优势在北方地区显而易见,教育科研氛围也较为浓厚,新兴产业也有很好的布局。”曾刚向时代财经表示,对此前部分不适宜的发展规划进行调整后,天津近年来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而其他省份相比较难以满足相关的发展条件。

另外,北京和上海也逆转了人口负增长的趋势。2023年末,北京和上海的常住人口分别为2185.8万人和2487.45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1.5万人和11.56万人。与2022年末相比,这两个地区的增量分别增加了6.2万和24.67万。

对此,牛凤瑞分析称,北京和上海是国内少有的国际大都市,尽管这两地均出台了相关的人口控制政策,但对劳动人口仍具有天然的吸引力。随着疫情防控逐步进入常态化,人口流动重回市场选择,大量劳动人口重新涌入北京和上海。

“此外,北京和上海一直在争夺高端人才,高端人才通常有条件和意愿进行‘拖家带口’

的居家迁移,这也刺激了这两个地区的人口增长。”

对于未来的人口格局,牛凤瑞认为,目前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尚未完成,人口仍将通过空间流动进行再次布局。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人口比重将继续增加,区域中心地区的人口比重也将持续上升,而其他非中心地区的人口可能会出现下降。当人口分布达到稳定后,地区人口在短期内较难有大的突破。

其他地区可能只有在中心地带发展达到顶峰后,才能有所进展。

图片
喜好专注研读犯罪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探索人性道德底线。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