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两会已经正式闭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环节之一是3月7日上午外交部长王毅的记者会。一名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问及他对2024年台湾大选的看法,王毅的回答非常明确:“台湾地区的选举只是中国的一场地方选举,选举结果丝毫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基本事实,也改变不了台湾必将回归祖国的历史大势。”
这番话不仅是王毅口中北京再次表明统一台湾的决心和意志,同时也可以从中看出北京对统一后台湾政治制度安排的看法和设想。
在2024年台湾大选期间,许多人认为台海未来可能即将迎来“摊牌”的时刻,换言之,统一恐怕已近在眼前。因此,人们表达了“2024会不会是台湾最后一次大选?”的困惑。回溯到2020年台湾大选,当时正值香港“反修例”风波,许多绿营支持者提出了“今日不投票,明日没票投”的说法,试图唤起民众对“统一”的担忧和恐惧,担心他们早已习惯的“民主选举”将被剥夺。
事实上,无论是“2024台湾最后一次大选”,还是“今日不投票,没日没票投”,这些论述都暗含着一个想象的前提,即被中共统一后的台湾,领导人可能不再由台湾民众一票一票选举产生。然而,“大选”和“选举”实际上是两个层次的认知。台湾社会对于统一后是否还能进行投票的恐惧,把所有问题都混淆在一起,结果只是助长了民粹情绪。
在台湾,“大选”的概念往往指的是“总统大选”,由台湾选民直接选出领导人。北京究竟如何看待“大选”?王毅对记者的回应已经说明得很清楚,对北京而言,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地区选举只是中国的一个地方选举”。
换句话说,北京从来不排斥台湾的“选举”,甚至是“大选”。区别只在于统一后的台湾是否还会有“总统大选”,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统一后台湾法理地位的重新确定,有可能是“省”,也可能是“特别行政区”。那么,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大选”,可能改称为“省长大选”、“特首大选”。当然,更大胆地推测,统一后的台湾地区领导人还是可以称为“总统”,那么“总统大选”的名号就可以延续下来。
1981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叶剑英提出了俗称“叶九条”的“有关和平统一台湾的九条方针政策”,其中宣示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特别自治权”,并表示“台湾社会、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与同其他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而2022年8月北京推出的第三份对台政策白皮书《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对于统一后台湾的政治制度安排也有专门的表述:“在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台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将得到充分尊重”。
客观而言,如果两岸真的走向统一之路,台湾还有没有“选举”?还有没有“大选”?甚或是还有没有“总统大选”?关键其实在于台湾社会主体性的展现,能否提出真正的“台湾方案”,与北京进行谈判。而统一之后,台湾能不能有效地落实“爱国者治台”,也是左右中央与台湾关系能否彼此信任,台湾地区能否“高度自治”的关键之一。
当前的台湾社会,对于“统一”和“谈判”两个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依旧带有相当程度的排斥和反弹,更不会有政治人物愿意挺身引领更进一步的讨论,只会把“拒统”当作是开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前提。在这种情况下,台湾社会对于日后还有没有“选举”或“大选”的问题,也只能停留在情感层面的害怕与抗拒,无法展开更为理性且贴近事实的讨论。然而,王毅在外长记者会上的“语带玄机”,台湾多少已能从中看到北京方面的态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