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必Bear盒開預購?小心別被騙錢
发表于 : 24 6月 2025 13:46
最近在Facebook上面開始看到「防災必 BEAR 盒」的預購廣告,強調只要買下一盒,就能為災難來臨時做好萬全準備。看似貼心又實用的企劃,其實在深入分析內容與售價後,不禁讓人懷疑:這真的是一款以災防為核心的產品?還是又一個以設計包裝為名、實則販售「安全感」的消費陷阱?
這篇文章不是要無的放矢地批評,而是希望透過實際逐項拆解商品內容,讓消費者在掏錢之前,可以更冷靜地思考:「我真的需要這個防災包嗎?」
防災必Bear盒Light版內容物總覽:11 項小商品一次看
根據官方資訊與開箱內容,BEAR 盒主要包含以下物資:
護目鏡(CH64,鼎堅興業製)
防護手套(DH-CS3113,歐規認證 EN388 4543E)
高音銅哨
輕量濾水器
中衛 CSD 滅菌棉棒
中衛 CSD 滅菌紗布墊
中衛 CSD 彈性繃帶
中衛 CSD 三角巾
鋁箔避難毯
傘繩(Paracord)
防災水光燈 AQUOMO CANDLE
一盒售價 NT$1,380,主打可放在家中、辦公室、車上,方便攜帶與使用。
問題一:價格偏高,內容值不值?
先講重點——上述這些物資,如果單件採購,大約落在 NT$800~1,100 元之間(視品牌與採購通路略有差異)。也就是說,你花了快兩千元,其實買到的主要是「組合包裝」與「品牌想像」。
其中幾個物品更是可以在五金行、登山用品店或網路平台輕鬆取得,例如:
護目鏡 CH64,市價約 60~80 元
耐切割手套,單雙不到 200 元
銅哨則是標準商品,網購價 30~50 元即可
傘繩與避難毯,多為十元至百元間的小物
真正稍微有特殊性的,可能是 AQUOMO CANDLE 水光燈,但這類「用水啟動」的手電產品,在登山用品圈也不是新鮮事。其他如濾水器、繃帶類,多數為一次性使用、規格不明、教學缺乏。
問題二:規格模糊,專業不足
如果你是為了真正應對地震、火災、斷電、水源污染等災難場景而採購,那你可能希望每一項物資都有明確的認證、功能、使用指引對吧?
但 BEAR 盒內多數物品都未附詳細規格說明,例如:
濾水器過濾孔徑?是否符合 NSF 認證?可用幾升?
傘繩的拉力磅數?是否為 Type III 軍規傘繩?
避難毯耐熱度、面積標示?防火嗎?
光燈續航力為何?是否可多次啟動?
這些資訊如果缺乏,對使用者來說就形同「有用具、沒用法」,尤其在災害壓力下,你不會有時間試錯。
問題三:安全感行銷,大過實際備災
我最擔心的是,這類商品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我買了,就準備好了。」
但真實情況是,防災從來不只是物資堆疊,而是包含知識、演練與家庭共識的行動準備。
你買回這盒子,若沒:
實際打開操作過每一項物資
跟家人討論怎麼使用/如何逃生
配合家中實際條件補足其他關鍵項目(如收音機、乾糧、備用電池、重要文件備份)
那麼,這盒子擺在角落只是裝飾,而非救命工具。
別讓預購熱潮蓋過真實需求
我不否認這類防災盒的存在有其正面意義——它至少讓更多人開始「想起」災難風險。但如果它最終淪為一種形式化的消費,例如放在桌上拍 IG 照、或送禮給朋友「看起來有備而來」,那反而會讓真正的備災意識逐漸空洞化。
所以,當你看到「預購倒數」「限量發售」這些字眼時,請冷靜三秒,問自己:
「我需要的是一盒商品,還是一套備災計畫?」
個人認為「預購」這個詞只是一個飢餓行銷的手段,黑熊學院應該不是大量囤貨販售,所以販售的價格我真心覺得很貴,就算你是懶人,你買這個也不知道要用在哪,而一般登山者、探險活動有更專業的防災裝備,防災必Bear盒看起來完全是陪襯品。
這篇文章不是要無的放矢地批評,而是希望透過實際逐項拆解商品內容,讓消費者在掏錢之前,可以更冷靜地思考:「我真的需要這個防災包嗎?」
防災必Bear盒Light版內容物總覽:11 項小商品一次看
根據官方資訊與開箱內容,BEAR 盒主要包含以下物資:
護目鏡(CH64,鼎堅興業製)
防護手套(DH-CS3113,歐規認證 EN388 4543E)
高音銅哨
輕量濾水器
中衛 CSD 滅菌棉棒
中衛 CSD 滅菌紗布墊
中衛 CSD 彈性繃帶
中衛 CSD 三角巾
鋁箔避難毯
傘繩(Paracord)
防災水光燈 AQUOMO CANDLE
一盒售價 NT$1,380,主打可放在家中、辦公室、車上,方便攜帶與使用。
問題一:價格偏高,內容值不值?
先講重點——上述這些物資,如果單件採購,大約落在 NT$800~1,100 元之間(視品牌與採購通路略有差異)。也就是說,你花了快兩千元,其實買到的主要是「組合包裝」與「品牌想像」。
其中幾個物品更是可以在五金行、登山用品店或網路平台輕鬆取得,例如:
護目鏡 CH64,市價約 60~80 元
耐切割手套,單雙不到 200 元
銅哨則是標準商品,網購價 30~50 元即可
傘繩與避難毯,多為十元至百元間的小物
真正稍微有特殊性的,可能是 AQUOMO CANDLE 水光燈,但這類「用水啟動」的手電產品,在登山用品圈也不是新鮮事。其他如濾水器、繃帶類,多數為一次性使用、規格不明、教學缺乏。
問題二:規格模糊,專業不足
如果你是為了真正應對地震、火災、斷電、水源污染等災難場景而採購,那你可能希望每一項物資都有明確的認證、功能、使用指引對吧?
但 BEAR 盒內多數物品都未附詳細規格說明,例如:
濾水器過濾孔徑?是否符合 NSF 認證?可用幾升?
傘繩的拉力磅數?是否為 Type III 軍規傘繩?
避難毯耐熱度、面積標示?防火嗎?
光燈續航力為何?是否可多次啟動?
這些資訊如果缺乏,對使用者來說就形同「有用具、沒用法」,尤其在災害壓力下,你不會有時間試錯。
問題三:安全感行銷,大過實際備災
我最擔心的是,這類商品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我買了,就準備好了。」
但真實情況是,防災從來不只是物資堆疊,而是包含知識、演練與家庭共識的行動準備。
你買回這盒子,若沒:
實際打開操作過每一項物資
跟家人討論怎麼使用/如何逃生
配合家中實際條件補足其他關鍵項目(如收音機、乾糧、備用電池、重要文件備份)
那麼,這盒子擺在角落只是裝飾,而非救命工具。
別讓預購熱潮蓋過真實需求
我不否認這類防災盒的存在有其正面意義——它至少讓更多人開始「想起」災難風險。但如果它最終淪為一種形式化的消費,例如放在桌上拍 IG 照、或送禮給朋友「看起來有備而來」,那反而會讓真正的備災意識逐漸空洞化。
所以,當你看到「預購倒數」「限量發售」這些字眼時,請冷靜三秒,問自己:
「我需要的是一盒商品,還是一套備災計畫?」
個人認為「預購」這個詞只是一個飢餓行銷的手段,黑熊學院應該不是大量囤貨販售,所以販售的價格我真心覺得很貴,就算你是懶人,你買這個也不知道要用在哪,而一般登山者、探險活動有更專業的防災裝備,防災必Bear盒看起來完全是陪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