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必 BEAR 盒》整體使用心得
发表于 : 23 6月 2025 11:05
前陣子地震頻繁,加上身邊朋友也在談防災包,我決定踏出第一步,買個現成的來當作入門。於是我選了這款包裝設計感十足的《防災必 BEAR 盒》(LIGHT版),想說既然是團隊精心設計的「一盒懶人解」,應該會很周到。
但用過之後,我不得不老實說,這盒給我的最大感覺是:「做得很有誠意,但不夠專業;價值主張動人,但內容不夠硬」。換句話說,它比較像是把防災『表面化』了,而不是幫你真的準備好。
這篇我會一邊講我的體驗,一邊穿插市售品價格對照,讓大家能理性評估,值不值得買。
內容項目一覽:看起來多,其實精簡到有點單薄
官方宣稱 LIGHT 版內含 11 項用品,實際收到內容如下:
說真的,這份清單你只要上蝦皮、登山用品店、醫療用品行,自己選購完全沒難度。那我們來看看價格怎麼對得起官方標價(約 $1,380 元)?
實際市售價格 vs 組裝成本對比
合計成本約落在 $670~$930 左右,甚至若採用量販平台還能更便宜。
也就是說,這盒的定價比實際商品組裝價格多出 30~50% 的行銷附加值。除非你完全不想動腦、不想比價,否則真的是在為包裝買單。
使用反思:買了一盒心理安慰,但不是實戰準備
這盒商品的最大問題不是它錯,而是它「不夠」。不夠周延、不夠實用、不夠彈性。以下是我實際遇到的問題:
一、沒有分類收納,災難時難以快速取用
所有物品都散放在一個紙盒中,無內袋、無模組、無防水。想像一下地震後你在找哨子、找燈、找紗布,整個盒子會變成「撈零件箱」。
二、配備基本,缺乏延伸實用性
沒有食物、沒有飲水包、沒有通訊工具(如收音機)、沒有保暖帽、口罩、甚至沒有手電筒的替電池。
三、水光燈設計好看但太陽能極弱
我把它放在窗邊曬整天,晚上亮度僅夠照到半張桌子。不如我後來買的 500 流明強光 LED 手電筒,$150 就有。
這盒的真正價值:行銷與意識提醒,而非實用裝備
我後來回頭看這個產品,其實它設計、行銷都做得很成功——網站文案說明得很溫暖,插畫、口號、理念推廣都讓人心生好感。但當你真的靜下心思考:「萬一今天真的要逃生,我帶這盒能不能支撐 24 小時?」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這盒給的是概念式的安全感,不是真正應對突發災難的全面工具。
給還在觀望的人幾個建議:
自己組裝不難,花一個下午就能買齊物品,還可以客製內容(如家中有長輩或寵物)。
關鍵裝備要專業選購:像濾水器、燈、手套、哨子、逃生繩這些,不是看起來有就行,而是「夠不夠強、能不能用」。
防災≠一次購買行為,是需要反覆調整與思考的過程。
總結來說,防災必 BEAR 盒並非「爛產品」,但它不值這個價格。它更像是一份「包裝精緻的提醒卡」,叫你開始思考防災,但不能取代你親手為自己準備的過程。
如果你真心想為自己或家人準備好應變裝備,這盒只是起點,不是答案。
但用過之後,我不得不老實說,這盒給我的最大感覺是:「做得很有誠意,但不夠專業;價值主張動人,但內容不夠硬」。換句話說,它比較像是把防災『表面化』了,而不是幫你真的準備好。
這篇我會一邊講我的體驗,一邊穿插市售品價格對照,讓大家能理性評估,值不值得買。
內容項目一覽:看起來多,其實精簡到有點單薄
官方宣稱 LIGHT 版內含 11 項用品,實際收到內容如下:
- 護目鏡(CH64)
- 耐切割短手套
- 高音求救哨
- 輕量濾水器
- 鋁箔避難毯
- 傘繩(短段)
- AQUOMO 水光燈
- 中衛滅菌棉棒
- 中衛滅菌紗布墊
- 中衛彈性繃帶
- 中衛三角巾
說真的,這份清單你只要上蝦皮、登山用品店、醫療用品行,自己選購完全沒難度。那我們來看看價格怎麼對得起官方標價(約 $1,380 元)?
實際市售價格 vs 組裝成本對比
品項 | 市價區間(NTD) | 備註 |
---|---|---|
CH64護目鏡 | $40–$60 | 台製護目鏡,工地常見 |
防割手套 | $70–$120 | 若非品牌款,多為中國製 |
哨子 | $25–$50 | 高音大聲款也只需 $40 |
濾水器 | $180–$250 | 視功能與品牌而定 |
鋁箔毯 | $25–$50 | 戶外基本款 |
傘繩 | $30–$60 | 可買到耐重等級更高 |
水光燈 | $200–$250 | 獨立販售約此價 |
棉棒 + 紗布墊 + 繃帶 + 三角巾 | 合計 $70–$90 | 醫療通路可取得更大量裝 |
也就是說,這盒的定價比實際商品組裝價格多出 30~50% 的行銷附加值。除非你完全不想動腦、不想比價,否則真的是在為包裝買單。
使用反思:買了一盒心理安慰,但不是實戰準備
這盒商品的最大問題不是它錯,而是它「不夠」。不夠周延、不夠實用、不夠彈性。以下是我實際遇到的問題:
所有物品都散放在一個紙盒中,無內袋、無模組、無防水。想像一下地震後你在找哨子、找燈、找紗布,整個盒子會變成「撈零件箱」。
沒有食物、沒有飲水包、沒有通訊工具(如收音機)、沒有保暖帽、口罩、甚至沒有手電筒的替電池。
我把它放在窗邊曬整天,晚上亮度僅夠照到半張桌子。不如我後來買的 500 流明強光 LED 手電筒,$150 就有。
這盒的真正價值:行銷與意識提醒,而非實用裝備
我後來回頭看這個產品,其實它設計、行銷都做得很成功——網站文案說明得很溫暖,插畫、口號、理念推廣都讓人心生好感。但當你真的靜下心思考:「萬一今天真的要逃生,我帶這盒能不能支撐 24 小時?」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這盒給的是概念式的安全感,不是真正應對突發災難的全面工具。
給還在觀望的人幾個建議:
自己組裝不難,花一個下午就能買齊物品,還可以客製內容(如家中有長輩或寵物)。
關鍵裝備要專業選購:像濾水器、燈、手套、哨子、逃生繩這些,不是看起來有就行,而是「夠不夠強、能不能用」。
防災≠一次購買行為,是需要反覆調整與思考的過程。
總結來說,防災必 BEAR 盒並非「爛產品」,但它不值這個價格。它更像是一份「包裝精緻的提醒卡」,叫你開始思考防災,但不能取代你親手為自己準備的過程。
如果你真心想為自己或家人準備好應變裝備,這盒只是起點,不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