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政法委员阻止农民春耕
发表于 : 24 4月 2024 06:46
4月23日18时,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就此前媒体报道的“种地先交钱”事件发布了情况通报。通报指出,针对报道中反映的个别基层干部对待群众态度蛮横、言语粗鲁、工作方式严重不当的问题,县委已对该镇党委副书记做出免职处理,并由县纪委监委给予其党内警告处分。

报道称,2024年4月22日,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建华镇双胜村种植户在春耕季节遭遇镇、村干部阻止的事件。据报道,20年前,多位种植户共同承包了双胜村的5600亩土地,但在今年春耕季节,他们的春耕工作却被阻止。村干部要求他们补交“增补承包费”,导致双方产生了纠纷。

报道中指出,涉事的政法委员纪云浩在阻止春耕时对种植户表示,“现在这个地不属于你们了”,但在另一段视频中又表示“我不懂法”。此外,镇党委书记在采访中表示该事件与镇政府无关。
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工作组开展调查。4月23日下午6点多,开鲁县发布了调查通报。

合同约定的承包费用总计仅为15万余元,换算下来平均每亩每年不到1元人民币。考虑到当年土地的荒芜状态,这一价格实属公允合理。
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承包农户们经过艰辛的努力,采取了多项措施改良土壤,包括运输黄土、施用有机肥料、反复翻耕等,最终成功将这片盐碱荒地变成了肥沃的耕作农田。

然而,就在今年农户们准备迎接丰收季节时,他们却被一个意外的要求打乱了美好的期待——村集体经济组织突然要求他们每亩每年追加缴纳200元的“增补承包费”,理由是土地性质发生了“情势变更”。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费用增加,农户们自然感到非常不情愿。他们认为,虽然最初承包的是一片贫瘠的荒地,但如今这片沃野良田完全是他们二十年如一日的辛劳和勤劳工作所创造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如今要求高额的“增补费”,在他们看来,无异于对他们辛勤劳动的不尊重和剥削。
通报表示,“增补承包费”是县新增耕地高效利用试点工作的一种处置方式。对于干涉春耕的镇、村干部,县委已对涉事的副书记进行了免职处理,并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分别给予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对其他违纪行为也正在进行调查。
影片视频:

报道称,2024年4月22日,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建华镇双胜村种植户在春耕季节遭遇镇、村干部阻止的事件。据报道,20年前,多位种植户共同承包了双胜村的5600亩土地,但在今年春耕季节,他们的春耕工作却被阻止。村干部要求他们补交“增补承包费”,导致双方产生了纠纷。

报道中指出,涉事的政法委员纪云浩在阻止春耕时对种植户表示,“现在这个地不属于你们了”,但在另一段视频中又表示“我不懂法”。此外,镇党委书记在采访中表示该事件与镇政府无关。
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工作组开展调查。4月23日下午6点多,开鲁县发布了调查通报。

合同约定的承包费用总计仅为15万余元,换算下来平均每亩每年不到1元人民币。考虑到当年土地的荒芜状态,这一价格实属公允合理。
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承包农户们经过艰辛的努力,采取了多项措施改良土壤,包括运输黄土、施用有机肥料、反复翻耕等,最终成功将这片盐碱荒地变成了肥沃的耕作农田。

然而,就在今年农户们准备迎接丰收季节时,他们却被一个意外的要求打乱了美好的期待——村集体经济组织突然要求他们每亩每年追加缴纳200元的“增补承包费”,理由是土地性质发生了“情势变更”。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费用增加,农户们自然感到非常不情愿。他们认为,虽然最初承包的是一片贫瘠的荒地,但如今这片沃野良田完全是他们二十年如一日的辛劳和勤劳工作所创造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如今要求高额的“增补费”,在他们看来,无异于对他们辛勤劳动的不尊重和剥削。
通报表示,“增补承包费”是县新增耕地高效利用试点工作的一种处置方式。对于干涉春耕的镇、村干部,县委已对涉事的副书记进行了免职处理,并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分别给予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对其他违纪行为也正在进行调查。
影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