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面包价格过高的问题多次登上热搜。与此同时,烘焙门店高报损率的现象也引发了公众的关注,有些烘焙门店的报损率甚至超过了50%。面包价格昂贵,却频繁浪费,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业内人士表示,“烘焙产品的保鲜时间非常短暂,最多只有4小时,超过这个时间口感就会明显变化。而超过24小时后,面包甚至存在过期的风险。”既然面包保鲜期这么短,为什么烘焙门店不减少产品的生产量呢?其中的奥秘在于,许多烘焙门店追求的是货架上摆满货物带来的视觉冲击感,而对由此可能造成的浪费则置若罔闻。

从店家的角度来看,货架上摆满商品不仅可以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还可以展示店家的档次和实力。更重要的是,即使出现浪费,店家也可以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弥补损失。
在烘焙门店内,溢价和浪费如同硬币的两面——产品售价越高,报损率越高;而报损率居高不下,又反过来刺激售价上涨。即使如此,店家宁愿丢弃卖不出去的产品,也不愿意打折销售,可能是担心打折会影响正常的销售,甚至损害店家的品牌形象。
根据反食品浪费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如果严重浪费食品,地方市场监督管理、商务等部门可以约谈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样的行为算是“严重浪费食品”,目前还缺乏明确的标准。而且,报损率是由商家自行统计的,即使有了相关标准,也难以让商家自愿承认自己的过错。
要消除烘焙门店内的食品浪费,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严格执行反食品浪费法的规定。在此基础上,更需要帮助企业改变经营理念,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一方面,可以通过精准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来预测消费需求,避免盲目和过度生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升级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减少产品的损耗。此外,还可以探索新的销售渠道或处理方式,为回收利用剩余产品提供更稳妥的方案。
对于烘焙门店来说,维护商品的溢价是为了树立品牌形象,但建立在浪费基础上的溢价往往得不偿失——当浪费成为企业的标志性特征时,向公众展示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品牌形象呢?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薄利多销”不仅是创造企业效益的法宝,也是展示企业责任和维护品牌形象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