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雄安总部项目位于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区中谷甲1号,利用地块相邻优势形成水平线条的延展性,天际线微微上扬,配合建筑顶部帆型风电装置,呈现出“扬帆启航”的姿态。同时,项目充分利用周边临水、近绿的景观优势,打造出和谐、生态的景观效果。
作为全新组建的央企,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将自身的建设发展与雄安新区的建设相融合,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总部建设工作。下一步,该公司将按时按质推进工程建设任务,努力打造优质、标杆工程,为推进雄安新区的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贡献力量。
目前,除了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外,还有三家央企正在雄安新区展开相关项目建设。其中,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总部项目即将完成整体建设,中国中化大厦项目主体结构已于3月底封顶,中国华能总部项目正在进行幕墙安装和内部精装。
另外,沧州黄骅港—雄安新区内陆港已正式揭牌,将港口物流服务功能填充到雄安新区内陆港,为其提供口岸支持。据河北沧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宝辉介绍,将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实现黄骅港与雄安新区的便捷联系,打造雄安新区最便捷、最高效、最经济的出海口。
此外,雄安新区内陆港是黄骅港设立的第12个内陆港。雄安自贸区拥有国家创新性政策支持,未来双方将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的平台作用和口岸功能,共建高效便捷的雄安内陆港物流枢纽体系。
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雄安片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王浩宇表示,内陆港将为雄安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口岸服务,提升企业的物流运转效率,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实现将“出海口”搬到“家门口”的目标。
雄安七周年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宣布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经过7年的建设,这座“未来之城”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目前,雄安新区已完成了超过38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6700亿元,4000多栋建筑已经拔地而起。3月27日,雄安新区首批疏解到位的4家央企之一中国中化总部大厦项目完成了主体结构的封顶。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11.49万平方米,结构高度达到150米。至此,雄安新区首批4家疏解央企中已有3家总部项目完成了主体结构的封顶,另一家已选址完成,即将开始建设。此外,首批疏解到位的4所高校和2所医院也已经陆续开始建设。
河北雄安新区承接疏解保障工作专班的干部石浩表示,到2023年,已引进了52家央企的二三级子公司,包括星网数科等一批与新区产业发展契合度高、成长性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高质量企业。目前,央企在雄安新区设立了超过200家各类机构,其示范作用和集聚效应逐渐显现。
在雄安,北京支持建设的“三校一院”已经开始开学和开诊。雄安宣武医院是北京市支持雄安建设的“交钥匙”项目中规模最大的工程,也是雄安新区第一座大型三级甲等医院。从去年首批门诊试运行以来,已有30个科室开始接诊。至三月底,拥有600张床位的医院一期住院部也已逐步开始接收患者。
雄安宣武医院院长李嘉表示:“自开诊以来,我们已经接待了3.9万名患者。目前,宣武医院已经派驻了约110名高水平医疗护理专家。”
通过不断引进北京的优质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雄安的承载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在过去的七年里,关于疏解人员的子女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政策得到了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以确保疏解单位和人员能够真正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河北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局长高立春表示:“我们已经高标准地开办了41所学校,建立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设立了省内单独的医保目录。目前,已有226家疏解单位和疏解配套单位的1.68万名员工参加了医保。”